淄博第十八中学劳动教育探索及成果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形成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校劳动教育开发背景及开展情况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劳动所赋予的意义是较为深远的。

(一)劳动教育开发背景。

1.劳动基地的建设可使学生充分地做到劳逸结合。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基地,适当参加生产劳动,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应提高重视程度,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劳动中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教育,在教育的同时赋予劳动以真实的内涵,这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2.劳动实践基地的开设对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了不尽的源泉。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硬性指标。它能起到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的作用。它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时需要结合实际,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得知识。依靠劳动基地建设来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4.让学生得到劳动教育,体验劳动生活,享受劳动成果。

(二)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1.探索实施,促进劳动教育活动化

劳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实施,用来补充德育说教的空洞和德育内容的空白。这一阶段,学校凸出劳动过程的体验,而忽视了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引领,是我校对劳动教育的最初探索。

2.提升归纳,推动劳动教育体系化

基于对劳动教育的深入认识,我校意识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同等重要,而不应作为某种教育的手段。同时,不能将劳动教育简单理解为“劳技”、“劳作”或一场关于“劳动知识”的教育,而要着眼于育人,引领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其满足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这是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正视。

2.不断创新,推动劳动教育规范化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活动提升归纳,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的规范、系统实施。

二、我校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的领导,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育人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发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合法劳动的意识,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决心。

坚持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的劳动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三、我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具体措施。

1.成立特色发展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课程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1)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动员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手,形成一个积极的创建氛围。

(2)为了加强特色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品牌,我们将建立劳动基地,并将任务分到各班。

(3)全员参与,扎实推进。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学校特色建设要引入“动车组”管理理念,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担责任,每个班级、每位教师的职责分工明确。

(4)开发学科类劳动课程、活动类劳动课程等,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顺利开展,我们将建立下列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建设中,要把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学校的特色。

2.校长直接分管,教导处将特色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管理,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政教处、团委负责、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学校特色发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劳动基地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使我校在特色发展上迈出崭新的一步,还将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四、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创新点。

(一)我校劳动课程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学校办学思想相互融合。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 或“劳技”,应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我校的办学理念“以德为先,学行并举”,即用德育教育引领课程,以行践学,突出行为养成。这些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下劳动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高度一致,也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前瞻性。

(二)我校劳动课程的目标设定与学校育人理念相互渗透。

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满足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品格需求为目标,是全面育人的内容和要求,我校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先、学行统一”的育人理念与“五育融合”思想为劳动课程推进实施提供助力。

(三)我校劳动课程的体系结构完整合理,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我校劳动课程分为学科类劳动课程和活动类劳动课程。学科活动与实践劳动结合,校内劳动体验基地与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协同推进,使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四)我校劳动课程注重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贯穿生活学习全过程,重点关注中学生的变化发展和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学校主导,家庭基础,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发展构建新的、高起点的平台。